在煤炭开采的征程中,大型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工作面高效回采的关键。为确保 2206 综采工作面能够安全且高效地推进回采作业,张家峁矿业公司积极创新,以跨工区联动机制为“利刃”,成功破解了大型设备维修这一棘手难题。通过统筹 11 个基层单位的力量,高效完成了 2206 综采工作面 149 台支架、25628 根高压胶管的更换任务,不仅实现了安全零事故、成本大节约,更开创了大型设备维修“体系化作战”的全新模式,为矿井成本管控树立了崭新的标杆。
统筹联动:搭建跨工区作战“大舞台”
2206 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高压胶管出现了老化、龟裂等严重安全隐患,犹如一颗颗“定时炸弹”,时刻威胁着工作面的安全生产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公司机电技术部挺身而出,主动牵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,并联动 11 个基层工区,迅速打响了一场维修攻坚战。
为了确保维修工作有序进行,公司通过科学划分职责,构建起了“各部门分工明确、多部门协同保障”的联动机制。综采一工区勇挑安全技术核心责任的重担,精准无误地完成措施审批贯彻与现场泵站监管工作,为整个维修过程筑牢了安全防线;机修工区则大胆创新班组轮换模式,运输组的 8 名员工专门负责物资转运与旧管回收,4 人辅助组高效完成支架踏板拆卸、脚手架搭设等配套作业,确保了维修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、高效推进。
在这场维修攻坚战中,11 个工区就像 11 个精密咬合的齿轮,在各自的赛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转着。它们相互配合、相互支持,共同织就了一张安全高效的施工网络,为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专业协作:凝聚攻坚“硬核”力量
物资保障是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。物资服务中心与机修工区紧密合作,构建了“采购 - 验收 - 运输”的闭环体系。他们提前精准锁定 25628 根高压胶管等关键物资,机修工区运输组从二盘区直接下料,与综采一工区卸车作业实现了无缝衔接,形成了一条直达现场的物资输送流水线,确保了维修物资的及时供应。
安全是维修工作的生命线。安全监察部、机电技术部等多部门联合构建了“三位一体”监督网,对维修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,实现了“零违章、零事故”的目标。综合服务中心全力保障后勤供给,为维修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物资支持;生产调度室精准调控入井节奏,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合理调配;信息化运维工区完善通信保障,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。
11 个单位通过“专业互补、环节咬合”的协作模式,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,释放出了“1 + 1 > 2”的协同效应。他们携手共进、攻坚克难,打造出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大型设备维修协同范式,为今后类似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模式革新:收获安全效益“双硕果”
此次高压胶管更换工作一改以往外包模式,首创了“公司统筹 - 工区主战 - 专业协同”的管理模式。公司将 32 项具体职责细化落实到 11 个单位,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和任务,确保了维修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。
机修工区在维修过程中,通过“精准采购 + 安全运输 + 高效回收”的全流程管控,将成本节约理念贯穿始终。他们精心挑选供应商,确保物资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;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方式,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;对旧管进行高效回收和再利用,降低了维修成本。仅此次作业,就为公司节省资金超 600 万元,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
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体系化作战”,这场跨工区联动的成功实践,标志着张家峁矿业在大型设备自主维修领域实现了新的跨越。它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,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,还为智慧矿山建设中的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提供了实战范本。
展望未来,张家峁矿业公司将继续深化跨工区联动机制,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,持续提升大型设备维修能力和水平。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,进一步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,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